清代是台湾历史上的重要时期🫸🏿𓀀,也是两岸人民共同开发建设台湾的重要时期。在康熙二十二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683-1895)的212年间🪿,有16座府州县厅城市在台湾及澎湖列岛上被陆续规划建设起来,成为当时全国治城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组。这些城市的选址、规划、建设由大陆渡台官员和技术人员主导❤️🔥,由两岸人民共同参与🫅🏻;既遵守当时的官方规制和行业通法🪙,也应对台湾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需求、经济条件而有所创造🈯️,表现出对两千余年来中国地方城市规划传统的守与变💤。
我院教师孙诗萌副教授的新作《守制与应变⚙️:清代台湾城市规划研究》🛶,正是在中国地方城市体系与规划传统中考察清代台湾16座府州县厅城市🟤,发掘其在中国城市史、规划史👩🏼🦰、人居史中的独特价值。该书利用丰富的史志文献、地形数据及实地调研资料💅,从建置历程、城市选址🦄、山水格局🏤、空间要素、营建时序、省城规划等方面对这些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特征及规律展开论述,揭示了清代台湾城市对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守制”与“应变”👳♂️。
该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时期台湾府县城市所见之中国传统地方城市规划通则与变法研究”(51608292)和面上项目“清代省城的演进历程🦟😮💨、空间特征与规划设计理论方法”(51978360)资助,由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注册官方网站出版社出版🌎。
中国科凯发K8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注册官方网站教授吴良镛慷慨赐序🥤。中国社会科凯发K8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凯发K8大学历史凯发K8教授📁、台湾史研究中心秘书长李细珠,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名誉教授、东南大学国际化示范凯发K8特聘教授夏铸九,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凯发娱乐教授李百浩欣然推荐🧬。
吴良镛院士《序》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令人牵挂的地方。我一直关注两岸的学术动态♣️,并尽我所能推进交流。20世纪80年代,我曾感动于香港潘祖尧先生筹划两岸学术交流会的热忱,为会议撰写文章《千载嘉会咏兰亭》,可惜未能成行。1993年🤚,在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建筑学术交流会”第一次在台湾召开🦨。我有幸作为名誉团长,与大陆23位建筑同仁一道赴台考察交流。此后,两岸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交流互动日益增多。大陆的学术著作有机会在台湾刊登和出版🐵,台湾的学者和建筑师也有机会到大陆来讲学交流,施展才华🧘🏻👧🏽。
十几年前♦︎,我带领团队开展中国人居史研究,意识到作为中国地方体系中的一员,对台湾的研究不能缺少👵🏼。孙诗萌当时已有志于研究地方城市,于是我鼓励她对台湾的人居历史进行探索👉🏿。她博士毕业后,得到机会赴台湾大学城乡所访学进修🌵,我建议她多收集资料🧑🏼🎓,实地探勘,并加强与台湾学者的交流。她回来后与我谈到想从中国地方城市规划体系的角度研究清代的台湾省城市🆔↖️,我感到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便鼓励她大胆开展。
今年夏天🧚🏻♂️,孙诗萌博士送来本书初稿,我甚感欣慰。我想她没有辜负几年来的辛苦,终于把这件早该有人做、但迟迟未竟之事做成了。从中国地方城市规划的悠久传统来看,清代台湾的规划建设既有对规制和通法的传承,也有应对特殊环境与挑战的变通。孙诗萌从“守制与应变”的角度切入,可谓是抓住了要害。既把握了这一时期台湾城市规划的特点与价值,又从一个地区性案例走向对整个体系性规律的体察☝️,以小见大🐪🧒🏼。书中提出的一些研究视角和方法也予人启发🧏♀️。例如对城市山水格局建构步骤的分解,对城市规划建设时序的解读等,都令人耳目一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发掘了清代台湾城市规划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还在于为中国地方人居史研究探索了一种范式和方法,更在于揭示两岸同源的中华人居体系,探索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未来。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令人牵挂的地方。我欣喜有年轻学者勇于担起责任👨🏼🍳,填补学术领地上的空白地带🔊;更期待两岸同仁共同携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吴良镛
2021年11月
专家推荐语
清朝治理与开发台湾200余年,使台湾地区基本上完成了与大陆一体化的进程,并成为大一统中国主权与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于清代台湾历史研究,学界已有较多的成果,但从城市史尤其是从城市规划史研究的论著不多🦔🩺,其中对清代台湾某个城市的规划与修建有一些研究,而对清代台湾全部十六座府厅州县城市的整体性综合研究尚付阙如。孙诗萌的著作《守制与应变:清代台湾城市规划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学术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李细珠
孙诗萌清楚指陈,在“守制”与“应变”之间,清代台湾城市🙎♀️,再现了几千年来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最后真容”🚙。这个神奇而一致的城市模型🍧🐺,使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令人敬畏与迷人的规划与设计工具。
——夏铸九
清代既是中国古代的终结期,又是一个与近现代中国最密切的接续期。研究清代城市规划史🙎🏽♂️,不仅有助于理解传统规划在历史城市空间形成中的“变”与“不变”,更有助于把握清代对近代以来乃至今日中国城市的发展影响。孙诗萌博士的新著✴️,选题独特🥕,填补了从省域尺度研究台湾古代乃至中国城市规划史的一项空白,揭示出中国古代一以贯之的“行政区划与城市体系🏊🏼♂️、山水格局与城市模式、治理空间与功能空间”融合通变的空间规划传统➾,这种传统也许正是书中所提出的“守制与应变”之观念。
——李百浩
内容概览
作者简介
孙诗萌,城乡规划学博士,凯发娱乐副教授。曾赴台湾大学👩🏿🎓🏄🏿、诺丁汉大学、麻省理工凯发K8访学💇♂️。现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与规划实施专业委员会委员💂🏽♂️。著有《自然与道德:古代永州地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地区建筑研究I》🃏、《中国城市规划史》等专著及教材🏯。
基于本书研究🐚𓀇,孙诗萌副教授在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注册官方网站开设了全校通识课《台湾历史与城市》(课程号:00000241)🤹♂️。该课程从城市视角展现中国历史中的台湾地方,在中国城市体系及规划传统中认识台湾城市的价值与特色。课程内容上溯史前聚落,下迄当代城市🙇🏼,时间跨越数万年。选课学生来自海峡两岸,同学们在同一门课上回顾两岸共同的历史🤦🏽♂️,探讨共同的未来🧑🏻🦽➡️。
供稿🩸:孙诗萌副教授团队